期刊简介
《中国医院院长》(半月刊)创刊于2005年,由吉林出版集团主管、主办。办刊宗旨:培养卓越领导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读者对象:医院管理层。
《中国医院院长》坚持差异性的报道视角,深度的行业分析,题材丰富,涉及面广,可读性、实用性与专业性完美结合的文章报道,一改以往医院管理者只能在枯燥的学术期刊上或在难得的同行交流中寻求管理经验的传统,创造性地满足医院管理者及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
主管单位: 吉林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 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部门: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398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377/R
邮发代号: 80-59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200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73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杂志名称:中国医院院长杂志
- 主管单位:吉林出版集团
- 主办单位:吉林出版集团
- 国际刊号:1674-3989
- 国内刊号:22-137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事故调查何时才能不扣帽子
9月5日,上海市卫生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8·24上海宝钢医院手术室火灾事故的调查报告.喧嚣一时的基于道德评判的口水仗终于平息了一些,然而细读这份1000多字的报告,笼罩我们的或许是更深刻的担忧.......
作者:陈亚慧 刊期: 2011- 19
-
权力分散导致医改难改
世界先进国家的医改目前遇到5项主要挑战:一是快速的卫生费用上涨威胁着医疗体系的可持续性;二是公立医院的绩效低下;三是分割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阻碍了从预防到三级医院服务的整合;四是慢性疾病的增长;五是医学教育系统落后.......
作者:萧庆伦 刊期: 2011- 19
-
大脑决定你是谁
脑科学研究专家迪克·斯瓦伯教授的新书在荷兰上市5个月,销量便突破13万册,近由湛庐文化引进出版.1988年,斯瓦伯提出男同性恋与男异性恋的大脑结构存在差异,在荷兰引发轩然大波,同性恋组织抗议他涉嫌歧视.虽然受到指责,他坚持大脑结构差异对性分化和性取向有重要影响.......
作者:曹凯 刊期: 2011- 19
-
政府担责做精防
自200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条例规定,北京市开始建立以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这一工作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具体执行.......
作者:吴凤清 刊期: 2011- 19
-
抗病毒万能药曙光已现
当前,对于繁殖和变异能力更加顽强的病毒,即使是常见的感冒病毒,医生也无计可施.近日,一种名为DARCO的药物却在实验中展示了令人欣喜的抗病毒效果.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抗击病毒感染的战争将会发生革命性的转折.......
作者:顾旻轶 刊期: 2011- 19
-
美退伍军人医疗系统改革路径
执行团队美国退伍军人医疗总署经典理由在美国的医疗体制内,退伍军人医疗系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医疗提供方.它是一个自成一体的相对封闭医疗系统,由联邦政府全额财政拨款,基本和商业的医疗保险无关,不受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和保险机构监督管辖.然而这个系统又面临着充分的市场竞争,大多数退伍军人有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险,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机构.同时,这个系统同其他地方医疗机构和医疗教育机构有大量的合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作者:赵强 刊期: 2011- 19
-
做专业的医疗管理者
引入学术研究和医疗行业协会来确定支持性服务对员工参与、患者安全、临床效果及财务绩效的影响,帮助爱玛客医疗从单一的支持性服务提供者转型为专业的多种服务提供者,约翰·巴比亚兹(JohnBabiarz)对爱玛客医疗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引人瞩目.......
作者:张文燕 刊期: 2011- 19
-
慎独之境
不久前,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在伦敦盖氏医院视察时遭呵斥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叫戴维·纳恩的整形外科医生认为,卡梅伦随行的摄影师在拍摄患者时没有卷起袖子,而这是不遵守医院感控要求的行为.虽然事后有消息称,纳恩医生已经被停职,但是他为了患者安全而表现出的勇敢和执着让人鼓舞.......
作者:陈亚慧 刊期: 2011- 19
-
形式化魔咒
8月20日,6名患者在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感染丙肝,另有8名抗体阳性患者正在做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而类似的血透感染丙肝的群体暴发事件在2009年就发生了3起,安徽霍山血透丙肝感染事件牵连的患者竞达30多名.......
作者:陈亚慧 刊期: 2011- 19
-
信息化之眼
对于感控人员来说,掌握医院所有的感染潜在风险几乎不可能.医护人员主动报告感染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为数不多的几名感控专业人员倾尽全力也只能漫无目的地接触有限的患者.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做回顾性的感控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感控专业人员极有可能在对潜在感染风险的惶恐中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
作者:陈亚慧 刊期: 2011- 19